类型:网络 分类:新聞公報
发布日期: 2022-05-26 08:18:05
[編者按]
俄烏沖突以來,國際糧價進一步抬升並盤旋高位。印度等國實施出口禁令,加劇國際糧荒預期。國際高糧價從何而來?將持續到何時?對中國影響幾何?澎湃新聞采訪多位專傢學者及相關產業的企業,推出系列報道“糧價高燒”。
俄烏沖突以來,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國際糧價持續走高,目前依然高位運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發出瞭國際糧食危機的警報。
這一波小麥價格上漲趨勢從2月22日啟動,正是俄烏沖突爆發之時。3月8日盤中,芝加哥小麥期貨創出瞭歷史最高價1363.5美分/蒲式耳,較2月21日收盤價漲幅超40%。隨後,小麥價格有所回落,目前在1153美分/蒲式耳附近。
這一輪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可以追溯到去年秋季,同時也在今年創出瞭階段性高位。芝加哥玉米期貨在4月29日盤中達到2013年以來最高價824.5美分/蒲式耳,目前在768美分/蒲式耳附近。CBOT大豆價格從去年11月份的1250美分/蒲式耳,最高漲至2月24日的1759.25美分/蒲式耳,創2012年10月以來的新高,目前回落在1696美分/蒲式耳的高位。
由聯合國、歐盟等組建的“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不久前發佈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受東歐戰事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已經面臨嚴重饑餓的國傢,因為這些國傢高度依賴糧食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口,一旦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在2021年,有53個國傢的約1.93億人口陷入危機級別或更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比上一年增加瞭約4000萬人。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此前表示,當前烏克蘭戰事不斷推高糧食、能源和肥料價格,下一季全球糧食收獲和糧食安全前景面臨風險。
今年2月以來,已有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傢實施糧食出口禁令。截至5月20日數據,已有20餘個國傢限制瞭主要糧食和農作物的出口,包括阿根廷、印度、土耳其等重要的農業生產國。限制的出口品類,也從玉米、小麥、稻谷、面粉、大米等主食,到禽肉、動物油、植物油、鹽、糖等,再到馬鈴薯、茄子、西紅柿、洋蔥等蔬菜。
上一輪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發生在2010年至2011年,主要由極端天氣造成的全球糧食大面積減產所致,此外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全球寬松的流動性亦是助推糧價的因素之一,2012年到達拐點後,糧價開始下降。
此輪國際糧價的高位運行,背後原因是什麼?對於全球的影響是什麼?會持續多長時間?
國際糧價高位運行探因
多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傢表示,近期國際糧價上漲是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
艾格產投合夥人劉曉東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國際糧價首先要看核心品類的供需平衡,其次看供需預期。此外,疫情及地緣政治等黑天鵝事件對供應鏈的影響也十分重要。
“從真實的全球糧食供需平衡來看,多年來變化不大,糧食產量增長略高於人口增長,總體是供應略大於需求,處於緊平衡狀態。但是,因購買力、供應鏈和戰爭等問題,一直存在一定的營養不良和饑餓人群。”劉曉東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的農產品價格中包含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美元,即計價貨幣的因素,這個因素對所有大宗商品都存在,並不是針對農產品所特有。
第二個因素是大傢的預期或焦慮情緒。當大傢都覺得糧食危機的緊迫性比原來要嚴重時,本來糧食安全不嚴重的國傢,可能就會重視糧食安全,比如提高儲備,增加安全的冗餘,就會頒佈出口禁令。“比如印度的小麥出口禁令,本來是可出可不出的,現在就不出瞭,進一步惡化瞭預期。”
胡冰川指出,俄烏沖突使得整個供需基本面的預期發生瞭改變,進而改變瞭市場貿易的平衡。他舉例稱,在天平處於平衡的時候,即便去掉一個很小的砝碼,天平也會出現明顯失衡。
胡冰川指出的第三個因素是俄烏沖突帶來瞭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的效率下降和成本增加。供應鏈順暢的情況下,那麼遠洋運輸、港口、期貨的交易,都會高效運轉。“現在突然黑海的港口不出口瞭,那麼相關國傢就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需要重新訂立合約,這些都需要增加成本。”
劉曉東也提醒,黑海航路受阻後,烏克蘭及周邊多國的農產品出口面臨海運困境,歐盟作為重要的農產品出口目的地,正在幫助烏克蘭制定一項通過陸路運出農產品的計劃。“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和8月至11月分別是烏克蘭玉米和小麥的集中出口期,鄰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出口季相似,黑海地區谷物出口整體中斷,會對全球糧食供應鏈造成更大沖擊,並進一步加劇全球范圍內的食品通脹。”
劉曉東指出,供需平衡相對更容易預測,但市場預期是難以管理也是難以預測的。一是疫情雖有緩解但未來仍不明朗,另外以俄烏沖突來看,大傢看不到明顯減緩或終止的跡象。疫情綿延加之俄烏沖突,悲觀預期下避險需求上升,各國會增加儲備、減少出口,熱錢也會湧入本身就抗通脹的基礎農產品或食品市場,這是影響現在農產品價格的核心邏輯。
俄烏沖突導致糧食減產
俄烏沖突是影響國際糧價預期的重要因素。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18日,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長索利斯基在以視頻方式參加一場國際會議時表示,今年烏克蘭的糧食產量有可能下降50%,越冬作物的播種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國際社會應該做好每噸小麥的價格由目前的430美元漲至700美元的準備。
此前路透社報道,烏克蘭農業部長3月22日表示,烏克蘭2022年春季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可能僅有700萬公頃,相比之下,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前的播種面積預期為1500萬公頃。他還表示,農民今年可以播種最多330萬公頃玉米,而2021年的播種面積為540萬公頃。烏克蘭政府已經呼籲,農民應當更多地播種春小麥、蕎麥、燕麥、小米(稷/黍)、春大麥。
劉曉東介紹,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農業資源稟賦較好,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強國,一直以農業增產潛力巨大而著稱。近年來,伴隨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而來的農業投資有所增加,優勢品類農產品的出口量不斷增加。俄烏沖突對當下的供需平衡影響終歸有限,但對全球農業增長潛力的影響更大。烏克蘭、俄羅斯的未開發或具有較大增產潛力的耕地面積巨大,俄烏沖突必然會影響投資開發進度。
劉曉東表示,目前看,烏克蘭越冬作物的收獲受到明顯影響,據黑海農業咨詢公司APK-Inform數據,烏克蘭760萬公頃冬小麥、黑麥和大麥中,隻有550萬公頃被收割。對春播計劃的影響也較大,根據烏克蘭政府統計數據,截至5月5日,烏克蘭播種面積約3490萬英畝,同比減少690萬英畝,約減少瞭1/6。
“總體來看,俄烏緊張局勢會對兩國農產品出口形成一定影響,但因能源、糧食產品的特殊性,最終對兩國優勢農產品出口量的影響有限。對於中東、北非部分國傢嚴重依賴俄烏小麥進口的情況,因單個國別的進口量、進口額規模較小,也可在國際市場尋找替代,但供應鏈替代存在一定風險。”劉曉東表示。
俄烏對全球糧食貿易有多重要
農產品中糧食本身就是重要的必需品和戰略產品,包括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
“對於小麥來說,烏克蘭約占全球貿易的10%,其主要向中東和非洲國傢和孟加拉國出口制粉小麥,向其他亞洲國傢出口優質小麥。目前看,烏克蘭春小麥收獲季和出口季即將到來,如果沖突不能迅速平息,將對中東和非洲部分國傢的小麥進口造成明顯影響。許多依賴烏克蘭小麥的國傢正在將采購轉向歐盟、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地區。”劉曉東說。
據劉曉東介紹,玉米品類,烏克蘭約占全球貿易的15%,主要向歐盟、中國、中東和北非出口飼用玉米。烏克蘭玉米的常規出口季即將結束,本季出口有明顯縮減。“幸而因為國際市場價格走高,主要出口國如巴西等均增加瞭玉米種植面積,今年晚些時候南美出口可填補烏克蘭的出口萎縮。目前,預計美國玉米出口可彌補供應缺口。值得註意的是,因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走高,玉米乙醇收益暴漲,生物燃料應用對飼用的擠出效應,可能會加大玉米供應不足。”
葵花籽油和其他種類植物油的出口前景也仍不明朗。
“對於葵花籽油,烏克蘭和俄羅斯約占全球出口的80%,無法抵消黑海出貨量減少。然而,葵花籽油是植物油小品類,消費需求會被更容易獲得的較便宜的植物油替代,包括來自東南亞的棕櫚油和來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國的豆油,即使豆油價格也已攀升至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但相對葵花籽油的價格增長仍顯溫和。對於葵花子粕,烏克蘭提供瞭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供應,替代品主要是豆粕、油菜籽粕等。”
劉曉東表示,對俄羅斯而言,農業生產的影響因素較少。國際市場肥料價格上漲對其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俄羅斯的氮磷鉀肥業基礎較好也是全球主要出口國之一,甚至還可能因為俄國內肥料價格自成體系而形成成本優勢。“值得關註的是,俄羅斯農業生產依賴國外種子,除小麥、蕎麥等谷物品種,俄羅斯國產種子則處於領先地位,其他如甜菜(100%)、油菜籽(88%)、玉米(60%)種植嚴重依賴進口或外資種子公司供應,其他如馬鈴薯、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等也是外國種子占主導。如果國際制裁持續並延伸至種子產業,可能會對俄羅斯農業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糧價高位運行至何時?
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國際糧價目前依然高位運行,這樣的高位會維持多久?
胡冰川預計,糧價高位運行應該不會太長的時間,即便是再放寬一些時間跨度,以俄烏沖突開始算的話,全球糧價高位運行最長不會超過2024年。
他表示,根據美國農業部3月份公佈的播種意向顯示,今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的同比增長4%,其中原因就是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尤其是俄烏沖突以後,加拿大也開始著手增加小麥出口。俄烏沖突之後,烏克蘭減少瞭一千萬噸的小麥出口,根據美國農業部預測,加拿大在2022/23年度要增加小麥出口大概950萬噸,俄羅斯可能增加出口600萬噸。
“4月和5月上旬,俄羅斯的出口量大幅度增長,歐盟為瞭自己的糧食安全,也在拼命生產小麥。歷史上歐盟的小麥產能很大,由於補貼農產品出口遭遇瞭國際抵制,因此歐盟花瞭大量的補貼去支持農民休耕,因為過去種瞭賣不掉。”
他指出,俄烏沖突帶來的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使得今年北半球春播的時候就產生瞭明顯的激勵作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5月公佈谷物供需簡報,2021/22年度全球的谷物產量預計為27.99億噸,較2020/2021年度增產瞭2000多萬噸。當然,從需求來看存在一部分增加儲備的需求,增產可能會被儲備消化掉。但是整體來看,全球糧食增產的趨勢仍然在延續。到瞭今年下半年如果北半球秋收時獲得瞭增產,如果全球糧價仍然維持高位的話,那麼2022/23年度的南半球春播,註定會是一次大規模的擴產,這將有可能會把價格上漲的預期全部擊碎。”他認為,整個市場調整的過程可能不超過18個月,畢竟小麥生長周期不超過270天,而水稻生長周期一般為150天,玉米為120天。所以18個月可以在南北半球實現兩次以上的市場輪替,從而實現重新均衡。“總的來看,全球糧食價格不斷飆升的現狀,一部分是產量、成本的真實變化及合理預期造成的影響,不排除炒作因素的影響。俄烏沖突前,全球農產品價格指數已持續上漲,俄烏沖突第一周,全球谷物及大宗農產品價格攀升到非常高的高位。隨著局勢僵持,價格雖然維持高位,但沒有進一步沖高。整體看,全球對未來的預期呈現中性並往穩定格局方向發展。”劉曉東說。
全球糧食危機再度襲來 新聞多看點 新聞熱點精選
本文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hkwsvisa@yeah.net删除。